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超過這個時間點 大腸癌危險度大增

梁程超 副院長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14年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第1位,108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7,302人,換句話說也就是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在國人主要死亡10大癌症中,「大腸癌」算是一種只要有定期篩檢,就可大幅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甚至是在大腸癌發生前達到阻斷發生的效果。(備註:最新國人十大癌症發生排行依照發生人數男女合計排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

梁程超醫師進一步說明由於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5~10年。透過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若執行醫師發現腸道內有瘜肉,可一併做切除治療,尤其是有高度癌化風險的腺瘤性瘜肉,及早在癌化發生前做切除,便可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機率。

因COVID-19疫情尚未平息,導致明顯降低民眾接受篩檢的意願,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發現COVID-19疫情使得大腸癌篩檢相較109年減少約19.4萬人。其中男性的篩檢人數約46.6萬人,低於女性的61.5萬人,而男性的篩檢人數較女性少。梁程超醫師指出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且男性居多,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又比女性高出1.5倍。

超過6個月確診罹癌風險增3

目前國健署推動的四癌篩檢內有提供免費的糞便潛血篩檢,研究證實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梁程超醫師也提醒國人年滿50歲以上的族群,若無定期做大腸篩檢的民眾也請接受糞便潛血篩檢可做為預防大腸癌的基礎防線。更重要的是若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後續務必接受進一步的大腸內視鏡篩檢,依國民健康署監測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根據我國研究資料分析顯示,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3成,若一直不做大腸鏡檢查則死亡風險增加64%

近年來罹患大腸癌的人數逐年增長,推測可能與國人生活習慣、飲食西化有關,且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上,肥胖、愛吃紅肉或高油脂食物、抽菸、缺乏運動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都屬於高危險族群。梁程超醫師提醒民眾一般建議50歲安排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務必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高危險族群則是建議可提早至35~40歲,就可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