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FAQ

身體檢查-健康FAQ

透過高科技精密儀器檢測結果,由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親自詳細判讀解說健康檢查結果,為您及家人健康嚴格把關。

  • 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適用對象

    1.懷疑有心臟血管疾病
    2.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
    3.有心臟血管疾病家族史
    4.冠狀動脈擴張術後的追蹤檢查
    5.冠狀動脈支架置放後的追蹤檢查
    6.心臟繞道手術後的追蹤檢查

  • 用電腦斷層進行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有何重要性?

    心臟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時,往往可能在短時間死亡,即使搶救及時,也會因心臟功能受損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利用電腦斷層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能有效在心肌受損發生之前偵測到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中粥狀硬化斑塊的沉積情形,及早診斷、治療。

  • 為什麼肺部可以用低劑量進行電腦斷層掃瞄檢查?

    因肺部內部主要被空氣所佔滿,軟組織較少對X光阻礙較小,因此用低X光劑量進行檢查,可減少輻射暴露值。

  • MRI不是掃描全身嗎?為什麼不檢查四肢呢?

    由於四肢腫瘤發生率低,因此本院腫瘤篩檢主要針對腦部、頭頸部、胸腔、腹腔與骨盆腔內臟器官做不同平面、切面作掃瞄,對於某些器官如甲狀腺、頸部淋巴結、肝臟、脾臟、乳房與膀胱同時輔以超音波作加強檢查。

  • MRI既然是全身檢查,為何還有另外做內視鏡檢查?

    一般情形下、胃和腸內都有食物或糞便,會影響判讀,且一般需透過打氣才能看到皺摺遮蓋處,腸胃道屬中空表面黏膜器官,初期病變通常為黏膜上微小病變,易隱藏在黏膜皺摺處,所以內視鏡才是最佳的篩檢工具。

  •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的MRI是哪種等級?1.5T跟3T哪一個比較好?

    1.5T與3T在診斷上有效性是一樣好,但某些功能如核磁共振頻譜掃描上,3T有較佳的效果,但一般癌症偵測、血管攝影則無顯著差別。

  • 我不想要接觸幅射,那我可以用MRI做心臟檢查嗎?

    心臟磁振造影向來用於檢查心肌病變、心臟衰竭和先天性心臟病,亦能評估冠心病所造成的心肌缺氧或心肌梗塞。其敏感度及專一度優於核子醫學檢查或運動心電圖。

  • 想用MRI看肚子裡的寶寶可以嗎?

    雖然從過去的研究顯示對孕婦女沒有害處,但不建議。通常只有懷疑胎兒有異常的情形下,再進行。

  • 乳房MRI與一般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有何不同?

    乳房超音波在區塊組織分析上表現優異,不過在判斷初期腫瘤時,得十分依賴臨床醫師的經驗與功力;乳房攝影則必須擠壓受檢者乳房,產生疼痛,對腺體組織較緻密者,其偵測率降低;乳房磁振造影檢查不僅對於直徑一公分以下的乳房病灶相當敏感,再加上應用乳癌檢測專用的對比劑,可使異常血管於影像中發出亮光,使磁振造影檢查診斷良性或惡性腫瘤的準確度提高,是目前篩檢乳癌最有效的方式。

  • 做完MRI一切正常,是不是就代表沒有問題?

    人類醫學與科技發展至今,依然不能保證任何一種檢查絕對萬無一失。 因此我們必須提出人類與科技是有其極限與可能的檢查死角:有些腫瘤難以辨識,狀似良性卻突然生長快速,在非檢查部位發生病變,因此無法提供絕對保証。 我們謹以最嚴謹的態度、最先進的儀器與最新的醫療技術,為您設計最完整的醫學影像健檢。

  • MRI不是全包了?為什麼還有分腫瘤磁振造影和腦血管磁振造影?

    腫瘤磁振造影在頭部的檢查是以腦組織結構做為篩檢,而腦血管磁振主要是進行頸部及顱內血管是否動脈硬化、狹窄、阻塞或是血管畸形病變,以評估中風的風險。

  • 曾接受隆乳手術,可以做乳房MRI嗎?

    若您曾經接受隆乳手術,並不適合安排乳房攝影檢查,請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磁振造影檢查。因為乳房X光攝影檢查時,必須以儀器用力擠壓乳房,以看清所有組織;擠壓乳房過程中,可能有損壞乳房填充物以致影響健康之風險;而乳房填充物亦可能使乳房攝影結果難以判讀。

  • 為什麼40歲以下女性不做乳房攝影,而是乳房超音波?

    因為40歲以下之女性乳房較為緻密,不建議做乳房攝影。但若有下述情況者,則無年齡限制:
    1.醫師施行乳房檢查時發現腫塊。
    2.受檢者之女性親屬有乳癌之病史。
    3.曾有良性或惡性乳房腫瘤之病史者。

  • 如何判斷自己該做乳房攝影還是乳房超音波?

    一般對於40歲以上的女性才建議進行乳房攝影,因為40歲以下的女性乳房較為緻密,不適合做乳房攝影。有下述情形者,不受年齡限制亦可做乳房攝影:
    1.醫師實施乳房檢查時發現乳房腫塊。
    2.受檢者的女性親屬具有乳癌的家族病史。
    3.曾有良性或惡性乳房腫瘤的病史者。

  • 健檢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在裡面做身體檢查嗎?

    放射師在健康檢查中會隨時和您保持聯繫。當放射師不在檢查室內時,您也可以透過麥克風和放射師對話。放射師及醫師將全程陪伴您完成身體檢查。

  • 身體不舒服,但看了很多門診都找不到原因,聽說MRI不錯,想安排但醫生說不需要,究竟該不該安排呢?

    身體已出現不舒服情形仍建議至各專科門診就診,若想進ㄧ步排除癌症可能性,磁振造影檢查為首選。

  • MRI和電腦斷層不是有健保給付嗎?為何還需要自費?

    有症狀發生後就醫後,安排磁振造影及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以利疾病診斷,才可使用健保資源,並需符合健保法規裡的適應症;而健康檢查未屬健保給付範圍內。

  • 身體檢查結果如果沒發現異常,是不是代表不用定期健檢?

    慢性病和癌症發展是逐年演變,一次健檢結果未發現異常,不代表往後身體不會發生病變,為了確保早期發現疾病,必須定期身體檢查。此外,定期健檢還可了解各項危險因子是否改善,如膽固醇的指數變化等。 定期健康檢查能了解自我身體機能狀況,並且早期發現潛在疾病或致病因子,進一步加以改善,若檢查結果都差不多,並不代表身體健康狀況以後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所以仍須定期身體檢查才能有助於掌握個人身體狀況的變化。

  • 身體感覺不適也看過許多醫師,但仍無法找出原因也無有效的治療,是否可藉身體健康檢查來找出原因?

    健康檢查的對象是針對一般沒有任何症狀的人,對於已有症狀之病人而言,健檢項目未必適合,且身體檢查時間常須等待一至二個月,為避免延誤病情,應立即至門診做醫療處理,而非安排健康檢查。

  • 身體檢查的結果如果正常,是不是代表我的健康完全沒問題?

    很多人在做完身體檢查後,就覺得自己不會再生病,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檢查結果正常,就代表健康一百分嗎?其實,即使所有的檢查都做了,也不能保證疾病無所遁形了。因為,有些器官會有身體檢查死角。在這種限制下,受檢者必須要有「科技並非萬能」的體認,不能把身體檢查健檢報告書當作護身符。還有一點很重要,健檢報告書也是有「有效期限」的。因為身體狀況隨時都在改變,檢查結果正常,只能說目前可能體內無潛在疾病或致病因子,人體的健康會隨著時間、年齡、生活習慣及工作壓力而改變,時間越久,報告就越不適用。因此,受檢者在看到報告正常後,仍需每年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千萬不能把身體檢查健檢報告書當成是終生健康的保障。

  • 已無性生活或停經的婦女,也要做抹片檢查嗎?

    由於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後需10-20年或更長才進展成子宮頸癌,所以已無性生活或停經者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

  • 為什麼要做抹片檢查?

    定期做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最簡單的方法,因為初期子宮頸癌多不會有症狀或疼痛,易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唯有透過定期做抹片檢查,才能有效發現子宮頸癌或癌前期病變。

  • 只做腫瘤標記血液檢查不夠嗎?

    腫瘤標記不是用來做癌症早期診斷,主要是讓醫師用來追蹤癌症病人的依據;某些癌症發生時,指數不見得會升高,所以癌症指標正常,不一定就是沒有癌症。若已有其他症狀出現(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體力變差等),不能單驗癌症指標,一定要配合其他的檢查才能確診。

    在我們的身體從頭髮到腳趾的組織細胞可能衍生出的癌症超出百種,在成人體內至少有十兆以上的細胞,假使某些細胞因長期受到外在的刺激或體內的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無法維持正常生理狀態時,會導致失控而不正常分裂「快速增長」,擴散、侵襲破壞正常組織或器官而形成腫瘤,一般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二種,惡性腫瘤就是癌症。

    「癌症」已連續數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依美國Johns hopkins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個人的身體內都帶有癌細胞,通常癌細胞擴增至幾十億個時才會被檢查出來,每個人一生中癌細胞約會出現6~10次,當您身體內的免疫系統有問題時,癌細胞就會快速發展,人人都是癌症候選人!」。美國癌症醫學會也指出一位正常人從20~65歲間,有25%機率得到癌症,因此該醫學會建議中年後要定期維護,40歲後應每年針對「癌症」做有效的健康檢查,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維護健康的身體與高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