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媒體報導

健康檢查報導》潘懷宗罹攝護腺癌,為何第三期才發現?他曝:發現癌蹤十分曲折離奇

【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報導】

近年來,台灣攝護腺癌患者與日俱增,據統計,每年約新增近7000例,已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6名。但是罹癌不等於死亡,尤其是早期治療,就能康復的攝護腺癌只要用用正確且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治療,才是戰勝病魔的重要關鍵!

知名健康衛教專家、台北市議員潘懷宗教授,也在2021年發現自己罹患攝護腺癌。聽聞潘懷宗罹癌的消息,許多人訝異的是:身為醫學院教授、又具備豐富醫學知識,平常也十分養生的他,為何會得到攝護腺癌?又為何會至第三期接近第四期時才發現?

潘教授自覺攝護腺癌的成長率,以及自身從晴天霹靂到坦然接受、勇敢對抗的心情轉折,十分值得與社會大眾分享,於是邀請了有相同經歷的3位好友包括王建煊前院長、林鴻樹董事長、唐鑑英秘書,共同寫出《勇敢對抗攝護腺癌》新書。

潘懷宗教授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方說法,在對抗癌症方面,預防與治療並重。而在預防方面,估計大約有40%的癌症是可以事先預防的,從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有些癌症是無法被預防的。另外,在治療癌症方面,首要的對策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及早發現則必須仰仗於定期健康檢查,所以自己都有定期且乖乖地去做健康檢查。

潘懷宗教授以下詳細說明檢查發現罹患攝護腺癌的經過,他說,不記得是哪一次,做完健康檢查後,醫師像我說明報告時,就提及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大約是7 ng/ml左右,已經超過標準值(4 ng/ml),所以囑咐我要到泌尿外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追蹤檢查,我聽了之後,隔了沒有多少天,就乖乖地去泌尿外科做了門診檢查,張心湜校長(前陽明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說可以做一下穿刺,來看看有無癌細胞,除了感激之外,因為我之前有聽過許多好朋友做過攝護腺穿刺的經驗,所以特別要求做全身麻醉穿刺。

大家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有些醫院是全身麻醉後,做穿刺手術的,但也有些醫院僅做局部麻醉,就執行穿刺手術,有些朋友覺得很痛,甚至有些畏懼。我更聽說,曾經有位上將需要做攝護腺穿刺手術,術前該醫院的泌尿外科醫師有說明,正常情況下,是不做全身麻醉的,只做局部麻醉,應該不會有問題,但事後聽說,當天那位上將,也是覺得非常疼痛。所以,我就特別哀求張校長,務必請求穿刺的泌尿外科醫師,讓我能夠在全身麻醉下執行攝護腺穿刺手術,雖然安排起來比較費時且麻煩,也有一些需要自費的地方,我都表明願意支付,因此我的第一次攝護腺穿刺,就在沒有感覺疼痛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在此敬告各位讀者,如果怕痛的話,可以拜託做全身麻醉。

結果出爐,切片病理報告顯示一切正常,沒有癌細胞,所以當時可以說是鬆了一口氣,張校長說攝護腺特定抗原P S A偏高,並不一定是攝護腺癌,經過穿刺後沒有發現異常,可以持續觀察,我非常感謝張校長的詳細解說,回去後就繼續門診追蹤。

大約過了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又發現攝護腺特定抗原上升到13ng/ml,於是呢,又請教張校長,是否進行第二次的穿刺手術,張校長特別提到,可以先做一次磁振造影掃描,看看有無特別的病灶位置,然後再使用超音波導引穿刺法(自費),來看看有無癌細胞。之後,由於磁振造影掃描需要排隊的時間比較久,所以我自費前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攝護腺的磁振造影掃描,該醫院幾位放射科醫生老友,聯合討論以後,發現並無明顯病灶,因此後來就沒有執行所謂的超音波導引穿刺手術,而是進行了第二次的標準穿刺手術,穿刺後的病理報告,又是一切正常,沒有任何癌細胞。所以,只好又繼續門診追蹤。

又過了一年,攝護腺特定抗原又上升到了17ng/ml左右,我又跑去請教張校長,他對我說,這一個數字確實很邊緣。因為先前已經做過了兩次穿刺,沒有發現任何癌細胞,磁振造影掃描也做過了,應該還可以再繼續觀察。不過,我自己向校長報告,因為剛好也有一些解尿不順、頻尿的症狀,所以跟校長請求是否可以進行良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因為這樣一來,不僅僅可以解決解尿不順的情形,同時又可以刮除較多的攝護腺組織下來,進行病理切片報告。

校長回答我說,確實可以採取這樣的治療對策,遂同意我的請求,進行良性攝護腺肥大切除手術。相信大家在報章雜誌上,經常看到,現階段的這種手術,很多人都採取自費雷射切除,但我因為需要將切下來的組織做病理切片使用,因此不能夠選擇雷射切除,必須進行標準的電刀刮除術,手術非常成功,執刀醫師為二十多年老友,振興醫院副院長陳光國教授。

記得當天進入醫院時,我沒有告訴任何人,真的害怕家人擔心。當良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完成,我清醒過來時,我才感覺到怕、感覺到無助,因為我的下半身是完全沒有辦法動彈的,沒有知覺,原因是手術必須將下半身全部麻痺掉,才有辦法進行刮除手術,而恢復下半身的知覺和行動,需要將近一天的時間,那種感覺,真的很難過,一輩子沒有失去下半身知覺的經驗。

在醫院待了4天,後來恢復良好,拔除尿管的那一刻,才恢復了行動力,一下子心情輕鬆了許多。出院後,也一切恢復良好,小便相對順暢許多,但血液中的攝護腺特定抗原P S A卻沒有下降太多,我記得是13~14 ng/ml左右,我也請教了陳光國教授,他說因為所有的病理切片都是正常的,沒有癌細胞,所以不需要太緊張,可以繼續門診追蹤。

接著,全世界爆發新冠肺炎,這樣將近一年多,這期間,我也沒有再去醫院做門診追蹤,但是,仍自費前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例行健康檢查,記得那一次的健康檢查,遇到一位陽明大學醫學院畢業的放射線科醫師,超級熱心,堅持我必須加做攝護腺磁共振造影掃描後,才能離開。其實,當天我的健康檢查項目並沒有這一項,但我的這位醫師學生,真的是相當堅持,因此呢!我就只好留下來,把它做完。結果令人憂心?她看過磁振影片後,認為有一個疑似癌細胞的病灶,位置剛好是在攝護腺的右邊最前端,靠近膀胱括約肌的附近,她要我等一下,立刻用心打了一份診斷報告,要我帶回台北榮總,找她的學姐來幫我做更進一步的確認。

我拿了她的診斷書,隔天,尚未安排回泌尿外科門診的時候,這位醫師學生已經將昨天在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的抽血報告,傳回來給我,上面紅字顯示,攝護腺癌特定抗原PSA已經飆升至29 ng/ml,這確實是有史以來,我最高的數字。我只好又去請教張校長,張校長於是請託了台北榮總泌尿部主任黃志賢醫師幫忙安排,超音波導引穿刺手術。因為這次已經知道病灶在哪裡了,這項安排有一點點特別,首先是由泌尿外科醫生開住院單,先住進泌尿外科病房,但隔天去做超音波導引穿刺時,則是由超音波專長的醫師執行穿刺,我是被推去2樓的超音波門診室做手術,做完手術後,再推回病房,因為後續仍由泌尿外科醫師來幫忙照護,防止發燒感染等等的情形。

當然,這一次就沒有前面三次的穿刺那麼幸運了,病理報告確定已經罹患了攝護腺癌,重大傷病卡也同時申請下來,癌細胞的格里森分數是8,相當惡性。於是黃志賢主任立刻就安排了全身骨頭掃描,了解癌細胞是否已經有骨頭轉移,所幸沒有。但因癌細胞已經吃出了攝護腺包膜,影響到尿道口的括約肌,同時有一處淋巴結疑似轉移,所以確定為三期攝護腺癌,接近四期。

綜上所述,在這整個發現癌細胞的過程當中,其實是相當曲折離奇,而且是已經盡到了所有應該注意的事項,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小心,但仍然無法在二期前發現它,真的是沒有粗心大意。但結果就是這樣,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只能盡其在我,把結果交給上帝,不過,我們依然應該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它,所以我才邀集了4位病友包括王建煊院長、林鴻樹社友、唐鑑英秘書,一起來完成這本《勇敢對抗攝護腺癌》的專書,希望能讓我們所有的男性朋友,以及關心我們的女性朋友,能對攝護腺癌病友們的心情與經驗,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分享。

在攝護腺癌面前,王建煊前院長引聖經上所言:「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林鴻樹先生則認為:「我每天都活得快樂、有尊嚴與活力,每一日都是我戰勝疾病所贏得的生命。」而身為議長祕書的唐鑑英先生更是豁達的表示:「我把打針治療當作運動,該去治療就去治療。」潘懷宗教授則說:「罹癌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當一扇窗在你面前關閉時,就會有另一扇窗為你打開。」

好發於55歲以上男性族群的攝護腺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康復機率很高。可惜的是,書中4位作者竟然發現時都已經是第三、四期了,甚至有人的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 PSA)數值竟高達 400多而不自知。4位作者在面對癌症時,初期雖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但最終都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攝護腺癌,信任醫護,終能與癌症並存,過著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