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世界心臟日 心臟最怕忽冷忽熱

錢政平 副院長

44歲男性,管理階層上班族,工作壓力大,上班時間長,有抽煙習慣,且有冠狀動脈疾病家族史,偶有胸悶現象,近期發現容易喘、體力差,冠狀動脈攝影檢查發現左冠狀動脈前降枝完全100%阻塞,迴旋枝及右冠狀動脈也均有狹窄阻塞,所幸及早發現,尚未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經過心導管支架治療,已恢復健康。

秋老虎還沒走遠,冷颼颼的冬天卻又要來臨,冷熱快速變換最怕心臟受不了,你還記得嗎?去年有兩位名人分別因心肌梗塞猝逝,一位是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先生(54歲),一位是台灣漫畫鬼才、亞洲至寶鄭問(58歲),這兩位名人離世時都還不到60歲。心臟疾病更是2017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如果你會不時胸痛,還感覺胸前有如千斤壓頂、喘不過氣、噁心、冒冷汗,今年我們一起提前來小心。

■什麼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種急性且十分嚴重的冠狀動脈心臟病,來去之間令人措手不及。心臟是個幫浦把血液打到全身,心肌梗塞就是供應心藏的血管受到阻塞(血栓),當心臟需要的氧氣、養份無法供應到心肌細胞時,會造成心肌缺氧、引發心肌壞死(急性_心肌梗塞)或心絞痛(慢性_狹心症),嚴重會休克或死亡。台灣50歲以上的成人,每4位就有1位冠狀動脈狹窄至50%。患者通常在發病後1個小時內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

■心肌梗塞徵兆與症狀

◎典型─胸口有如大象踩在身上的壓迫感、並慢慢散布到肩膀、手臂、脖子、上腹部,同時伴隨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冒冷汗、嘔吐、噁心以及暈厥等,且疼痛無法靠休息緩解,嚴重時出現失去意識、心律不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非典型─胃悶或腹部疼痛或腹瀉,噁心或頭昏,無法解釋的焦慮、虛弱或疲勞。
心悸、流冷汗或臉色蒼白。

■心肌梗塞危險因子 / 誰要小心

心肌梗塞起因於心臟週邊的血管被脂肪等增生物堵塞,三高、吸菸者、家族病史者、肥胖症者,是高風險族群。
(1)高血脂、高膽固醇:多餘的血脂、脂肪會引起冠狀動脈的阻塞
(2)高血壓:當血管壁壓力突然升高,易發生心肌梗塞。高血壓患者要按時服藥
(3)抽菸飲酒:菸的尼古丁物質與酒精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缺乏彈性,易發生冠狀動脈硬化、血管阻塞
(5)家族遺傳病史:家族血親中若有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本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比一般人多2~4倍
(6)有年紀的男性:男性在40歲後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心肌梗塞,女性在有荷爾蒙的保護下,停經前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較低。

■CMRI、CT健檢讓冠狀動脈鈣化無所遁形
心臟健康檢查的最大意義在篩檢冠狀動脈疾病,檢查儀器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臟磁振造影(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極速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CAC)、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TA)。心臟健檢的意義在預防突發性的心肌梗塞,若從影像判讀有危險性,可提前做心導管、支架,以免意外發失措手不及。

■心肌梗塞急性發作如何處理

1.立即停止所有活動,坐下或休息,並保持冷靜。
2.疼痛時立即服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可每隔5分鐘使用一次,最多三次,若症狀持續或加劇,則立即就醫。
3.給予氧氣
4.尋求旁人幫忙

■心肌梗塞的預防,如何降低危險因子

(1)遠離三高、控制體重、飲食少油少鹽、規律運動:血管堵塞起因於膽固醇與脂肪與的堆積,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是必須。參考標準:BMI:18.5≦BMI≦24 /低鹽飲食(衛福部建議每日鹽分攝取6公克以下)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攝取纖維
(2)戒菸少飲酒:減少尼古丁與酒精的攝取,降低動脈硬化、使血液清澈。
(3)糖尿病:許多的慢性病都與糖尿病有關,安全控糖能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
(4)保持平靜好心情:情緒緊張、易怒、過度勞累、生活壓力大,都會影響血壓起伏
(5)藥物控制: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靈)、高血壓用藥、降血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