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營養師~我的健檢報告中總膽固醇數字顯示紅字,是不是我吃太油?」
B小姐:「營養師~明明我吃得很清淡,為什麼我的總膽固醇數值還是過高?」
C小姐:「營養師~健檢報告寫要我注意可能會發展心血管相關疾病,是不是跟我的膽固醇過高有關係?」
「膽固醇是否過高」是普遍大眾對於健康是否好壞的一項關鍵指標。膽固醇甚至被視為是一種對健康不好的東西,其影響極深,在日常生活對於食物上的選擇也可明顯看出,如常聽到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太高盡量不要吃、吃奶油就是把膽固醇吃下肚等。在螢幕前的您是否對於膽固醇的認知,也與上述有相似的疑問呢?
為何大眾對膽固醇有如此負面評價,就要追溯到1955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心臟病發,當時艾森豪的主治醫師安賽爾•基斯(Ancel Keys)開啟一連串研究,最終結果直指高油脂及高膽固醇的飲食會造成心血管病變,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甚至死亡。 1961年時代雜誌(Time)封面直接刊登了安賽爾•基斯聲稱的膽固醇對健康有危害一說,藉由媒體的力量將此學說擴散更廣為人知,甚至是影響全世界。飲食市場也開始因應推出標榜低脂食品,提倡降低攝取高油脂及膽固醇對健康較有益處。
但過了半個世紀後,2014年時代雜誌竟然反轉過去提倡的觀念,在封面上直接寫上「Eat Butter!(吃奶油吧!)」並說:「關於飽和脂肪,我們錯了,他們不會引起心臟疾病」,這樣的舉動,顛覆大家的對於吃脂肪、膽固醇的傳統認知。這也大概能說明推行降低攝取高油脂及膽固醇行之多年,心血管疾病卻仍是美國人民的健康頭號殺手;在台灣,心臟疾病對於國人健康危害也只僅次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帶您破除關於膽固醇的三大錯誤迷思,重新帶您認識膽固醇!
1. 膽固醇其實沒有好壞!
膽固醇在血液中由各種不同型脂蛋白在人體中運輸,過去為了用簡易的方式讓民眾認識膽固醇,將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也被稱為好的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也被稱為壞的膽固醇),但事實上HDL和LDL指的是脂蛋白並不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負責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運送到細胞、神經、組織等,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將膽固醇載回肝臟代謝,兩者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在人體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 造成心血管病變的殺手,還要小心糖、抽菸、不良生活作息、壓力!
當血管壁受到外來的因素刺激、攻擊形成發炎情況,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容易卡在受傷的發炎血管壁上,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派出巨噬細胞清除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之後會形成泡沫細胞堆積在血管上。所以膽固醇只是血管壁發炎經免疫細胞清除後的殘存物,並不是主因。但隨著發炎情況反覆,黏著在血管壁上的脂蛋白越來越多,就會造成後續心血管阻塞及病變。
3. 別再忌諱攝取含膽固醇食物,膽固醇其實對人體很重要!
膽固醇在體內過高過低都不好,但別一味拒絕吃含有膽固醇的食物。膽固醇是人體內的雌激素、睪固酮、醛固酮、膽酸,都是要有膽固醇才能合成的激素,影響女性/男性荷爾蒙、代謝等功能,膽固醇是人體必要的元素。
想要有健康的身體狀態,從日常生活做起,除了培養健康的生活作息及運動習慣,飲食上把握「均衡飲食勿過量、用好油、盡量吃食物的原形」三種原則,並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內外確實管理,遠離疾病對健康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