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膀胱無力半夜一直起床上廁所,這不是很正常嗎?」58歲許先生近期因夜間頻尿,因尿意半夜驚醒已是常態,但他認為老了膀胱退化屬正常事。除了自己的睡眠品質不佳外,同床的許太太的睡眠品質也因先生的半夜如廁受到影響,正值更年期的許太太更因此事煩心,偶爾還會與先生有口角。
除了頻尿之外,並沒有疼痛不適症狀,這讓許先生一再拖延,因攝護腺的初步檢查大多為肛門指診,這也讓他排斥就醫檢查。但讓許太太一直耿耿於懷的是先生家中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拗不過太太的要求,許先生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從初步血液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發現數值偏高(大於正常值4),後續經過三個月追蹤PSA指數仍有偏高狀態,可能有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
這樣的結果讓許先生內心相當忐忑,在醫師的建議下進一步安排非侵入式且零輻射骨盆腔磁振造影(MRI),檢查結果赫然發現在攝護腺前方位置,疑似有一處約1.7公分大小的腫瘤。後續由臨床專科醫師做進一步做切片病理檢查,病理報告結果確認罹患攝護腺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身體器官因年齡增長雖自然會有退化現象,但若有癌症家族史就得提高警覺!109年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名,攝護腺癌15%與家族遺傳以及基因有關連。如果父親或兄弟罹患攝護腺癌,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若父親與兄弟都罹患攝護腺癌,則提高為4倍。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越高,初期大多沒症狀,若有症狀可能出現排尿不順、夜間頻尿、排尿不全或尿速減慢等,但這些現象往往難以區分是良性泌尿道相關疾病或惡性攝護腺的病灶,更是成為台灣男性容易忽略的健康殺手,也因男性病識感較低,部分患者可能等到出現血尿症狀時,才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此時可能已發展到晚期並且因癌症細胞侵犯或已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健康的危害。
除了家族遺傳的危險因素外,還有可能因年齡、攝護腺相關病史、荷爾蒙、高脂飲食等增加罹癌風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指出攝護腺癌是生長很緩慢的癌症,且五年存活率達70%。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務必安排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攝護腺的異常。
常見針對攝護腺篩檢為抽血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及肛門指診,近年來隨著影像檢查技術進步,錢政平副院長也建議可安排骨盆腔磁振造影(MRI),對於攝護腺癌的篩檢提供更舒適的檢查方式,MRI對攝護腺解剖結構有極高的空間分辨率,還可補足超音波掃描分界不清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