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國人癌症時鐘又快轉 你的防癌計畫也跟上了嗎?

梁程超 副院長

每年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國際癌症控制聯盟UICC與去年相同仍以「I AM AND I WILL我是…我願意…」為主題號召全世界共同關注癌症正在加速發生在你我身邊。儘管過去一年Covid-19新型冠狀肺炎肆虐全球至今,但也別忘了在謹慎預防流行傳染病的同時,平日就應注重健康,推動個人落實健康計畫,預防癌症發生及積極抗癌!

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也共同響應世界癌症日,也做出口號:「TOGETHER, OUR ACTIONS MATTER」呼籲無論是誰,居住在何處,每個人都有能力通過教育,認識和行動來降低癌症對自己,對自己所愛的人以及對世界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去年底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對全球2020年常見的癌症類型、導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以及癌症的趨勢進行了分析。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為1930萬例,因癌症死亡近1000萬人;也就是說,每5人中就有1人將在其一生中罹患癌症。並預估癌症發生率將會持續上升,到了2040年,全球新發癌症將達到2840萬例。

觀看國內,衛福部也在去年底公布2018年癌症發生資料,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相較106年增加4,447人。衛福部也指出由於現在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

國人癌症時鐘又再快轉!

根據2018年國人癌症發生資料,報告指出國人癌症時鐘又加快11秒,相較前一年2017年原為每4分42秒有一人確診罹患癌症(111,684人);到2017年統計,加速變成每4分31秒有一人確診罹患癌症(116,131人)。但值得慶幸的是,全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連續8年呈下降趨勢,而大多的癌症存活率關鍵皆在於發現的期別,越早發現、治癒效果越好。

尤其是以國人發生率最高的大腸癌再度登上癌症發生首位,已連續13年。大腸癌首見50~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顯示政府自93年起推動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其中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大腸癌約有90%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除了利用政府提供的糞便潛血檢查之外,也利用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幫助發現大腸癌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檢查過程中並可同時切除,有效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與您一起響應世界癌症日,呼籲民眾正視健康且要立即採取行動來減少癌症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提醒民眾,40以上未滿65歲者,建議至少每2~3年接受一次檢查,再針對高風險項目做追蹤;年滿65歲以上者則應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為了預防癌症,我們需注意以下容易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如:飲酒、抽菸、肥胖、不良飲食習慣、運動習慣、職業場所化學危害、家族史、個人相關病史等。為了避開容易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大部分是可以從自身生活習慣做到改善,最重要的是還要做到定期安排健康檢查。